|
【更換支座】鄭州加固公司專家說如何更換支座及支座鋼板橋梁支座用久了,難免會有磨損、毀壞,甚至支座鋼板也可能會壞掉。那么,如何更換呢,聽聽鄭州加固公司河南至盛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技術專家是怎么做的: 1、施工方法 由于頂升更換支座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各方面的技術、安全保障措施以及人員、機械設備的安排相比其它工作要復雜得多。因此,我們將頂升更換支座的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案作為重點進行,經現(xiàn)場實際考察并多方論證,支座更換采取支座外側直接頂升法。主要原理是利用同步油壓千斤頂將其安放在橋臺蓋梁或橋墩蓋梁頂面,通過液壓控制器,所有千斤頂同步工作,將橋臺或橋墩梁板全部同時頂起后,更換支座。 本項目具體施工工藝流程如下: 支座更換施工工藝流程: 橋墩(蓋梁)頂面清掃 ↓ 安裝千斤頂、位移傳感器 ↓ 試頂升 ↓ 正式頂升 ↓ 更換支座 ↓ 落梁 ↓ 檢查 ↓ 再次頂升 ↓ 調整至全部梁體受力均勻 ↓ 落梁 ↓ 拆除設備 (1)、更換支座使用操作平臺采用腳手架和吊籃,能保證施工人員安全操作和設備、材料等物品的放置。 (2)、在作業(yè)前應對布置千斤頂位置處清除雜物,以利千斤頂及墊板的平穩(wěn)安放,便于順利操作及安全,仔細檢查頂升兩端伸縮縫內是否有妨礙頂升的雜物,尤其是混凝土,以免頂升時對梁體造成破壞。待垃圾清理干凈后則在蓋梁頂面安置千斤頂,千斤頂上下必須用鋼板墊平,使千斤頂全面接觸受力,如空隙較小,可用薄鋼板支墊平穩(wěn)。本項目主梁梁體為箱梁,千斤頂應布置在箱梁下部。在頂升前在梁體和蓋梁間安裝位移傳感器,監(jiān)測梁體在頂升過程中位移和姿態(tài),并在頂升前進試頂升,以測試理論和實際梁體的重量差,為正式頂升提供數(shù)據(jù)。 (3)為了觀察整個頂升施工系統(tǒng)的工作狀態(tài)以及對稱重結果的校核,在正式頂升之前,應進行試頂升,試頂升高度5mm。 (4)、在試頂升過程中,施工員要檢查頂升時的同步性。 (5)、正式頂升 試頂升檢查結束后如沒有造成問題則可以進行正式頂升,試頂升提供了整體姿態(tài)、結構位移等情況,為正式頂升提供依據(jù),進行正式頂升時,千斤頂最大行程為30mm,每一頂升標準行程為5mm,最大頂升速度2mm/min。主梁頂升都有專門頂升配套工具,每臺千斤頂有專人負責安裝與拆卸,千斤頂油壓泵應有專人負責。 頂升開始,對千斤頂供油,流量、壓量、壓強緩慢地增加,將壓力頂升到計算值的85%時,停止供油,關閉閥門,檢查各個部位,全部正常再對千斤頂供油,觀察標尺等進行全面檢查,后開始整體頂升,以2mm/min速度頂升,頂升到2mm停一下,靜態(tài)下觀測頂升值,若有相差,即作調整;若無,則進行支座下墊鋼板增高的工作。頂升應由慢到快進行,隨時檢查升高位移值的均勻性,并即時進行調整。為了保持梁體在橫向上的連續(xù)性,防止變形過大而開裂,嚴格控制各千斤頂頂力在橫向上的分配。當梁體頂升高度已能拆除更換支座時,這時立即更換損壞的支座,更換支座只能單個進行,完成一個后再進行下一個的更換,不得同時進行。 (6)、采用專用工具將損壞的支座取出,取出前應對原有支座的位置進行測量記錄,然后用專用工具將新支座安放在原位置上,并檢查位置是否正確,高矮是否合適,接觸是否良好。頂升至支座能順利進行安裝操作時,過渡墩(伸縮縫位置橋墩)先認真清除原梁底鋼板上的銹跡及污垢,表面打磨清除干凈,鋼板銹蝕嚴重,則更換同種型號規(guī)格的鋼板。 (7)、將新支座安裝在墊石上,底面完全與墊石表面接觸,每個支座表面與橋梁下部連接鋼板間距相等。 (8)、支座安裝到位主梁就位時,也應分步進行,先將梁底臨時支撐解除,然后順序下落梁體就位。要保持千斤頂要同時勻速下落,以防止因不均勻落梁造成梁體混凝土的損壞。 按上述橋梁整體頂升步驟要求,完成整座橋梁頂升及支座更換作業(yè)。全部更換完畢,檢查支座合格更換后,逐漸回油,拆卸頂升系統(tǒng)。 橋梁整體頂升對橋梁結構安全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頂升的過程中需要對橋梁結構的各主要受力部位進行控制,以保證更換支座過程中梁體主要斷面的應力和變形處在安全的范圍內,同時保證在頂升過程中各千斤頂?shù)捻斏客,防止由于千斤頂頂升量的不一致,引起梁間變形的不一致,而導致橋面剪切損壞。因此,施工人員要嚴格按照上述施工工藝流程來完成橋梁整體頂升工程。 千斤頂選用:采用100t千斤頂,頂身長度130mm,底座直徑190mm,行程30mm。千斤頂均配有液壓鎖,可防止任何形式的系統(tǒng)及管路失壓,從而保證負載的有效支撐; 支座更換注意事項 (1)支座在安裝前,應檢查產品合格證書及有關技術性能指標,如不符合設計要求時,不得使用。 (2)由于邊梁本身自重及橋面附屬設施(如護欄、分聯(lián)處連接件)的影響,與中梁在頂升力上差異較大,在頂升時一定要壓力與位移雙控制,并以位移為最終控制,避免由于頂升不均勻而造成結構的損壞。 (3)嚴格控制梁體的頂升高度,避免頂升高度過高造成橋面及附屬設施的壞。頂升過程中,應加強巡視工作,并指定專人觀察整個系統(tǒng)的工作情況。若有異常,直接通知泵站操作人員。 |